6月6日晚,西安音乐厅举行了郑小瑛大师课,87岁高龄的郑老师为我们解读了她对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理解。郑小瑛教授是我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第一位登上国外歌剧院指挥台的中国指挥。她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留学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学院。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我国第一个志愿者乐团< 爱乐女>室内乐团的音乐指导、和厦门爱乐乐团艺术总监。
郑小瑛曾成功地在20多个国家指挥演出,曾获法国文学艺术荣誉勋章和两枚俄中友谊荣誉勋章,被世界合唱理事会邀请出任世界合唱比赛-荣誉艺术主席团永久成员。她也是中国最有经验的指挥教授之一,她的多名学生已在国内外交响乐团和歌剧院里担纲。她更是一位热情的音乐社会活动家,她边讲边演的表演形式被媒体誉为“郑小瑛模式”,而备受广大听众欢迎。她曾荣获中国歌剧事业特别贡献奖,文华指挥奖,中国文联,中国音协“金钟奖”的终身成就奖和“中华文化人物”等奖项,还曾获福建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福建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厦门经济特区建设30年杰出建设者等20多项荣誉称号,近年来她还被中央歌剧院授予“终身荣誉指挥”,被福建省歌舞剧院聘为终身荣誉顾问,2016年由她率领福建交响乐团在澳大利亚“土楼南行”,创下了刘湲作曲的交响诗篇< 土楼回响>15年内在12个国家上演了66场的我国大型交响乐演出最高纪录,圆了这位客家女的“土楼环球梦”.目前她还在努力推动西方经典歌剧的中文化,几十年如一日,实践着她“阳春白雪,和者日众”,与大众共享美妙音乐的人生追求。
厅外的夜晚很宁静,就连华丽的街灯也被附上一层寂静的张扬,厅内确实截然不同的景象,带着些许的苍老却铿锵有力的声音徐徐而来,用最淳朴的语言表达着她对音乐圣洁的爱。时不时,交响乐带有情感的乐曲还会透过耳朵传入你的心灵,让你感受来自音乐对心灵的涤荡、对世界的洗礼。
她,就是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郑小瑛。她今年已经88岁了,在为我们介绍贝多芬以及他的交响乐时,声音却仍是坚定,如不疾不徐的春风一般迎面拂来,悄悄的潜入人们的心里,波动着人们为音乐留着那根尘封已久的心弦。
她告诉我们听交响乐要多了解,了解它背后的故事,了解它的时代背景,这样就是不懂音乐的人,也知道它所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她说:“因为时代背景,贝多芬所创作的交响曲所赞颂的都是为民族挺身而出的民族英雄。后来,贝多芬因为自己的国家进行了态度坚决的反抗,在妻儿母亲苦苦哀求下,才平息了怒火。这些在《第五交响曲》中都有细腻的表现。”
“音乐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是无法寄托于任何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是的,在我欣赏了交响乐的视频后,这句话深深震撼了我。
一个流动的乐符似乎蹦出了屏幕,鲜活的展现在我眼前;一个重音像一个个带着霹雳的雨点重重的砸进我心里。没错我感受到了,他的愤怒。
他的决绝、暴躁化作一个个音符,跳进乐章中,闪烁着他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在一个个歌篇,一个个乐章中,行云流水般的乐段一次又一次带给我心灵的震撼和冲击,一次次用最真实质朴的情感洗礼着我的心,涤荡着这个世界。
2017年6月6日晚19:45分,天气晴好,晚霞已挂上枝头。我和几位同学前往西安曲江音乐厅观看郑小瑛大师关于贝多芬和他的命运的现场课堂。
音乐灯光准备齐全,全称一片宁静,只见一位年逾花甲的老者慈祥的端坐在一张皮质大沙发上,今晚的课堂就在这种美好祥和的氛围中缓缓拉开了序幕。
贝多芬(1770-1827)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音乐家庭。他的童年是艰苦的,不像莫扎特般享受过家庭的温暖。一开始,他的人生就是一场艰苦而残酷的斗争。贝多芬4岁就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和钢琴,父亲曾梦想把他培养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但因环境不佳,未能实现。他20岁就离开了自己的家,到外面谋生,就当他在音乐界崭露头角的时候,他的耳朵几乎聋了,但是,他凭着对音乐的深厚情感和超人的天赋,创作了许多著名的钢琴奏鸣曲和交响乐曲,成为闻名世界的一代音乐家。贝多芬幼年的教师聂耶菲为他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基础。在老师的帮助下,1787年贝多芬到维也纳向莫扎特学习作曲。贝多芬还向许多音乐名家学习,艺术上进步很快。1795年,他曾获得卓越钢琴演奏家和作曲家的声誉。贝多芬的创作并非一挥而就,他也是要孜孜不倦地修改草稿直至满意为止。贝多芬的作品著名的有《c小调奏鸣曲》(“悲怆”)、《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歌剧《费德里奥》、《第九交响曲》(“合唱”)等。贝多芬的创作继承和发展了德国音乐的优良传统,他用毕生的精力为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十九世纪以后的欧洲音乐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命运交响曲》原名《第五交响曲》,它是一部哲理性很强的作品,也是最能代表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作品。《命运交响曲》结构严谨,手法简练,形象生动,各乐章之间具有十分清晰的内在联系。整部作品情绪激昂、气魄宏大,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贝多芬在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写下一句引人深思的警语:“命运在敲门”,从而被引用为本交响曲具有吸引力的标题。作品的这一主题贯穿全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言喻的感动与震撼。贝多芬在第三交响曲完成以前便已经有了创作此曲的灵感,一共花了五年的时间推敲、酝酿,才得以完成。乐曲体现了作者一生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一首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
整晚的课堂丰富而有趣,郑小瑛大师的演讲真挚而感人,我也真正了解到贝多芬原来是一个不向命运低头、百折不挠、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我想:我们中学生也要发扬贝多芬的这种精神,不能轻易向命运屈服,对未来一定要充满信心,在学习中发扬刻苦拼搏、勇于进取、不向困难妥协的劲头,争取各方面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今晚,我有幸代表曲江一中,来到西安音乐厅,参加了郑小瑛大师课——贝多芬和他的“命运”。
郑小瑛老师是一位年已87岁的耄耋老人,她银白色的头发散落在肩旁,一双慈祥的眼眸里,充满了学识、充满了智慧、更充满了对音乐的挚爱。她端正的坐在椅子上,开始了对贝多芬人生经历的阐述。
贝多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音乐世家,他的内心永远都想着如何让人民爱上音乐、爱上生活。所以,在他的创造作品中,多半是反映民间疾苦与黑暗残酷,他的一生永远追求着博爱、自由、平等,向往对美好世界的憧憬。贝多芬曾在一个交响乐中,本来是要献给为法兰西民族追求自由平等的英雄拿破仑,而正当他的作品写好后要送去之时,拿破仑称帝了,贝多芬则愤怒地从中划掉了拿破仑的名字,而改成献给为人民利益献身的英雄。从中可以看出,贝多芬对于共和的信仰,对英雄的崇尚,我不禁为他的精神所震撼,更为他那坚韧执着的信念而敬佩!
在郑小瑛老师的阐述中,我们共同欣赏了令人震撼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当时而激昂,时而温柔的乐曲声在我耳边响起,我仿佛跟随音乐自然而然的进入了贝多芬的命运之旅。一个处于无声世界的人,却创作了一个完美的音乐世界,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命运交响曲》表达了贝多芬对生命的刚毅、挑战、坚强、不屈服于命运。告诉我们,不要因为生活的不公平而放弃希望,人生需要理想来相伴,我们要勇于追求理想、勇于挑战命运的长征。生命里的困难、挫折、痛苦其实并不算什么,我们不要被困难打垮、更不要退缩,我们应该勇敢地、坚强地去面对、去承受!
正如郑老师所说:“音乐是一切听觉的艺术,它源于每个人艺术的灵感。”你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释放自己的心灵,用爱与情思去感受音乐的魅力,你便会得到一切智慧的源泉,一切美妙的生命......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聆听贝多芬一生的命运!
走进音乐厅,尘缘中琴声,月皎波澄。人们心旷神怡之际,耳边一阵微风忽起伏。远远传来缕缕琴声,悠悠扬扬,一种情韵却令人回肠荡气。虽琴声如诉,所有最静好的时光,最灿烂的风霜,而或最初的模样,都缓缓流淌起来。而琴声如诉,是在过尽千帆之后,看岁月把心迹澄清,是在身隔沧海之时,沉淀所有的波澜壮阔。在懂得之后,每一个音符下,都埋藏一颗平静而柔韧的心灵。有首诗写道:“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借助这次机会,我有幸来到了西安音乐厅倾听著名的郑小瑛大师讲课。这一次要讲的内容是:贝多芬和他的命运。
在西方,命运的意思是:挫折、悲剧、苦难、不幸等等。而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在敲门,就演奏出了这种感觉。今年,是贝多芬逝世第190周年,那么人们为什么要祭奠他呢?因为:1.贝多芬是一个时代先进的引领者 2.贝多芬热烈歌颂那些英雄 3.贝多芬的音乐特点是英雄性、人民性的。虽然才三十几岁的贝多芬耳朵聋了,但是他屈告自己:命运要使我完全屈服,这我办不到。并且贝多芬认为音乐应点燃人们内心的火焰。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在苦难中长大的贝多芬,一生都很执着地追求学问,总是孜孜不倦地读书,老师聂夫为他指引了创作的方向,在维也纳,他拜访了莫扎特,并相互进行交流。随后,二十二岁的贝多芬又拜海顿为师,在老师严格正确的指导下,贝多芬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作品,如《第一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等,贝多芬勇敢面对疾病,在听力日渐衰退的情况下,也从未放弃过音乐梦想。我觉得贝多芬是个勤奋、勇敢、有信仰的伟大音乐家,面对困难毫不动摇,同样,我们也要努力学习,不偷懒,认真完成作业,也许有时成绩会不理想,但这并不代表以后会依然这样,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对自己要有信心。
到了快结束的时候,郑小瑛大师提出来了一个问题,音乐是什么呢?郑小瑛大师回答说:音乐就是在时间流动中为听觉创造的艺术。并且为我们建议了三多:一是多了解,二是多倾听,三是多投入你的感情和联想。而这次讲座的内容,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使我懂得了:人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才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取得成功。也使我懂得了音乐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所以从今往后我们要好好学习音乐,感悟音乐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