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开幕,来自来北京、广东、重庆、山东、陕西、云南、香港、台湾等地的300多位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代表出席,我校金凤玉老师参加本次盛会。
本次论坛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等单位主办。《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价值教育的校本化研究》总课题组负责人介绍了五年来在多地中小学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探索,尤其是在价值教育校本化、社区化、社会化和教师传统文化研修等方面进行的创新。该课题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得到香港、台湾等地专家和企业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形成了汇聚两岸和香港人才的智力团队。
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主席冯燊均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他见证了国家从山河破碎到自立自强的艰辛路程,深感保存、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对振奋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日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令他十分振奋。为响应国家号召,他宣布捐资5000万元港币启动“大成国学人才培养项目”,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院校予以定额资助,支持传统文化相关专业的师生进行研究工作。
香港中文大学国学中心主任邓立光表示,当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应重视修读经典,同时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心理特点安排修读次第:幼儿园至小学低年级强化背诵,小学高年级至初中强化历史人物与故事,高中提升哲理思辨能力,以取得最佳效果。在课程门类上,建议分为经典、历史人物、礼仪、国术、书法五个范畴,五者互相补充,与儒家“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治学精神相契合。学生通过传统人文才艺的长期熏习以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
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凌友诗认为,教育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授,更应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前者无法代替后者。当代中国的价值教育必须以具有道德意义的价值和修己利他的德行作为基本目标,其内容包括“诚、敬、智、仁、勇、孝、悌、忠、信”等传统道德素养,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自豪感,用传统文化中“责任先于权利,群体先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的精神滋养当代青少年的心灵。
课题组负责人、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张广斌博士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价值教育的源头活水。推动价值教育校本化,就是以中小学教师的传统文化培训为抓手,带动青少年诵读经典,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五年来,课题组深入18个省区市进行调研,开展教学培训,获得十分良好的效果,未来将联合两岸和香港专家,将传统文化教育推向深入。
论坛上,还举行了“中华文化习养”实验学校项目启动仪式,并对中小学校长(园长)文化修养研习活动进行总结。每位拥有教育情怀的老师,都会以“读书明理兴师道,正己化人济苍生”为己任,努力践行自己的教育理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论坛”在北京大学开幕
|
|
我校金凤玉老师参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学生发展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