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日长,芳草未歇。假期虽至,习养不止。为传习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促进我校“根植传统”的办学目标,7月15日至21日,我校派王珊珊、罗小庆两位老师共赴昆明,与来自北京、贵州、黑龙江、河北、甘肃、山东、海南等全国各地的300多名校长及骨干教师一道,参加了第三期“中华文化习养实验学校学科骨干师资研训”。
7月16日上午的开班仪式上,核心专家台湾国立师范大学教授张克晋、香港中文大学国学中心主任邓立光、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名誉研究员凌友诗,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初教所所长康世刚、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解慧明,以及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价值教育的校本化研究》总课题组负责人 张广斌、张理鹏参加了仪式。其中,张广斌博士对课题做了相关介绍,同时指出经过五年的研究和探索,课题组探寻到以文化研究推进价值教育校本化的有效方式,中华习养实验学校应运而生。张理鹏教授介绍教师心灵成长“五位一体”课程,此课程以教师身体、心灵、家庭、工作和文化修养五个维度为核心,旨在培养具有国格,兼济天下的优秀教师。他还指出,文化是民族之灵魂,教育是文化之生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中华传统美德习养为抓手,以教师为核心力量。而作为肩负历史使命的教师,应心怀天下,知行合一,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播传统文化的种子。而此次研训的目的就是使老师成为经典文化的传承者和践行者,将老师培养成知行合一的人,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从而传承和延续学生的文化血脉。
此次研训主要内容为“经典”,即研习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主要包括儒家和道家学说的代表著作。 研训的课程安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身心并举。为期一周的研训从每天早上6点半的晨练八段锦开始,到晚上9点半的主题分享。主要课程涉及《尚书》、《诗经》、《易经》、《史记》、《论语》、宋明理学等传统经典的研学,以及传统吟诵方法的研习。主讲老师张克晋教授的博学慷慨、邓立光教授的儒雅深情、凌友诗博士的伶俐真诚,以及一线中学教师马庆溪老师的幽默风趣、徐自强老师的认真执着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张克晋教授主讲了韵文之祖《诗经》和散文之祖《史记》两部经典,他提出孔子和司马迁在这两部经典中的重要意义,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从更高层次解读《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选学在文化史、思想史、以及音韵学范畴的经典价值,解读《史记》之经学、史学、诸子学等典范价值。如果说张克晋教授是从高屋建瓴的角度在学术上梳理了两部经典的文化特色和经典魅力,那么山东省实验中学的一线教师马庆溪老师就是真真正正的现身说法,从自己的日常教育工作着手,为学员演绎了他是如何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儒家经典《论语》结合起来的。他以班会课为阵地,以平时的师生交流为方法,以春风化雨般的言行方式将儒家传统观点渗透入心。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他会巧妙地提出儒家的行为规范,并能身先垂范,达到“不教”的教育境界。正如课题组提出的教师心灵成长“五位一体”课程,只有教师的文化修养提升,教师的心灵得以成长,才能更好地影响和感化学生,而其中经典文化的力量更是不可小觑。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这是经典给我们的感受,更是经典给我们的力量。此次“中华文化习养实验学校学科骨干师资研训”告诉我们,教师工作虽然平常普通,但作为知识分子,我们也应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家国情怀,有知行合一的坚毅努力。此刻,我们与经典同行,同圣贤为伍,行圣贤之事,唯有如此,才能在这片浸润了五千年经典文化的土地上,在一个伟大时代开启的今天,培养出具有真品格的优秀人才。
王珊珊、罗小庆两位老师与张克晋教授合影 |
王珊珊、罗小庆两位老师赴昆明参加“中华文化习养实验学校学科骨干师资研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