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4日上午,我校举行了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第十届暨“名校+”第二届赛教理综组的比赛。此次赛教是以思维型教学理论为核心、思维型课堂教学为实践的教学大赛。本次大赛邀请陕西省教科所物理教研员梁放老师、我校常务副校长陈勇刚、教务处主任刘公潜、物理组教研组长王宝童、化学组教研组长赵丽芳及生物组教研组长杨玉龙担任评委。我校老师和“名校+”学校教师代表通过现场观课和网上直播的形式参加了此次大赛。
评委及“名校+”各校老师聆听课程
这次赛教是我校2014年3月成为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少年儿童创新素质培养评价与示范》课题实验学校,基于胡卫平教授团队提出的思维型教学理论、陈勇刚博士《初中生创新素质培养实验研究》理论,以《学思维活动课程》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及有效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为目的的教学实验,是学校全面推广思维型教学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效果的一次大检阅。
理综组比赛是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教研组通过组内选优推荐、观摩研讨后参赛,最终推出的参赛选手和赛教课题分别是生物教师王芳《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物理教师崔敏《平面镜》、董锋《动能及动能定理》及化学教师高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四位参赛教师认真领会新课程课改基于发展核心素养和思维型教学的基本原理,以动机激发、认知冲突、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应用迁移为主线,以创设情境、问题提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应用迁移为架构。教师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强调了对知识和方法的深度理解和在情境中的灵活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归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自主权、思考权、话语权,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赛教课堂形式活泼,思维浓烈,推理严密,异彩纷呈,为我们呈现了丰富有活力、深刻有思维的优质课。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一课课本上仅仅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简单认识发酵,并未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及应用迁移。王芳老师将课本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和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究发酵的实质以及基本原理,并能够对发酵有全面的认识,每一个环节都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老师让学生对发酵过、没发酵过的两团面通过捏、拉、观、辩、闻环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面团的区别,有效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升思维的深刻性;通过学生设计并完成探究模拟发面实验,并引导学生对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出发酵的影响因素,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概括能力,有效突破重点,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课堂通过控制变量引导学生归纳出成功的发酵需要适宜的条件(例如合适的氧气浓度),分析出不同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以及产物的差别,引导学生总结出如果用其他微生物发面不一定能成功,进而总结发酵成功的又一因素就是选择正确的微生物。这一过程突破了重点,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思维的独特性;通过对发酵与变质的区别辨析和只要是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得到产物都能成功发酵,迁移到其它菌种的发酵,训练了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能力,迁移应用能力,有效突破难点,提升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生物教师王芳讲授《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崔敏老师《平面镜》一课关于所成的像是虚像(教师演示实验),通过讲台高凳子演示发光字母在平面镜中成像,分三个层次:1.学生观察成像;2.转动实验装置继续观察成像;3.在像的位置放一张白纸继续观察白纸上是否有像。整个过程教师不做任何暗示和说明,让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设计环节跳出课本。虚像不是作为探究的最后一环,而是单独挑选出来作为第一探究环节,用最简单的方式(演示实验)和简短语言来说明,对虚像概念点到而不深究,使学生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角度去认识熟悉而又陌生的平面镜,从而产生探索的欲望,启发学生进行“猜想”。这些猜想一一列在副板书上,在猜想之后就是引导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这是突破探究过程中难点的关键,同学会发现生活经验和现场实践引起了思维上的冲突,激发动机,进而进行深刻探究。整节课学生参与度高,求知欲望强烈,在老师的层层引导下,解疑释惑,体现了教师从思维的引领者转变为学生思维的激发者和碰撞者的过程。
物理教师崔敏讲授《平面镜》
高晨老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请同学们回忆了我们学过的哪些化学反应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大家头脑风暴,打开思维脑洞,进行思维发散,同学们提出:1.木炭燃烧;2.蜡烛燃烧;3.酒精燃烧;4.碳高温还原氧化铁;5.碳高温还原氧化铜;6.高温煅烧石灰石;7.碳酸分解;8.呼吸作用等方案。经过思考讨论后,老师及同学们对以上方案进行分析鉴别,总结不能实现的客观条件,在分析、比较、判断、推理中获得结论,提高了学生思维批判性,培养归纳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欲望;进而确定出有效的实验药品:块状石灰石、粉末状碳酸钠、稀盐酸、稀硫酸。高老师提出:1.你可以选择哪些药品组合方式完成探究?2.实验时要注意药品取用和节约原则有哪些?3.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于导学案上。4.分析和对比差异,选出最好的一种药品组合。5.确定好药品后,黑板上书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化学方程。6.思考如果需要快速灭火,迅速制取大量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合适药品是什么?这些问题开放、有挑战性,学生自主完成4组对比探究实验,通过自己动手组装仪器、展示和汇报,掌握了教学重点,提高了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现象观察能力,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化学教师高晨讲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董锋老师《动能和动能定理》以《水刀》视频为情境引入,提出:为什么生活中至柔至弱的水能切割坚硬的金属或者石块呢?以与学生生活熟悉,又与认识相冲突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通过控制变量、猜想决定动能的因素,再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去验证猜想,得到关于动能的定性关系,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掌握了科学的方法,体验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为自主探究动能大小的特点,通过类比重力势能的方法确定动能的定量关系;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和对情境累积扩充,既增加思维量,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处于欲罢不能的挑战状态。教学上采用设疑提问、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理论推导,引导得出动能表达式和动能定理,使得课程难点顺利自然突破。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科学思维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
物理教师董锋讲授《动能及动能定理》
下午,教务处刘公潜主任主持了由全校理科教师参加的赛教评课活动。活动中四名参赛教师分别对自己的课程设计思路作了简要的总结,多位教师也积极分享了听课的收获。刘公潜主任总结到,思维型教学大赛是我校教学重点工作,是积极推进思维型课堂教学的重要抓手,也是我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学的难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形成主动性,所以学习的动机产生就很重要。学习动机产生于“学习困境”,这种不能解决、不能突破、不能澄清的状态就是“认知冲突”。这是一种强烈的心理矛盾状态,并引发探究冲动,不断寻求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冲突、理解、分析、试错、验证、修正、重构等一系列心理过程。学习者完成头脑中的思维过程以后(同化与顺应),还要通过社会互动,到他人那里寻求验证或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倾听他人意见完善自己的方案,从而更好地解决认知冲突(交互主体),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乐趣(据为己有),这就产生了新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习不断持续和深化。思维型课堂的核心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强调以诱发认知冲突为特征的教学引入,以自主建构为特征的教学过程,以思维监控为特征的教学反思,以灵活应用为特征的教学迁移,同时强调教学活动中的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双主体”师生关系的重要性。这些特征在这次大赛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体现出我校老师优质的教学素养和先进科学的教学水平。
教务处刘公潜主任主持赛教评课活动并对四位老师授课内容进行点评
王芳老师进行课后反思
崔敏老师进行课后反思
高晨老师进行课后反思
董锋老师进行课后反思
各科教师分享听课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