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圆满落幕。曲江一中高2022届毕业生胡馨月的参赛项目《遥感大数据智能处理与分析平台》《集光瞬影——超短脉冲锁模激光器开拓者》和《绿烯智造——基于物理吸附法实现丙烯/丙烷分离开拓者》脱颖而出,斩获全国金奖。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是当前国内影响力最大、含金量最高的学生双创赛事。本届大赛吸引了国内外153个国家和地区5406所学校的514万个项目、2083.6万人次报名参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强调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希望他们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西北工业大学向我校发来喜报,对胡馨月同学在本次大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并对我校长期以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优秀人才的成果表示肯定。
胡馨月同学的参赛项目涵盖了多个高科技领域,展现了胡馨月同学在曲江一中思维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运用创新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彰显了她在西北工业大学“为党育英才,为国铸重剑”的总师型人才培养理念的熏陶下,只争朝夕、埋头苦干的精神。
胡馨月同学的全面发展得益于曲江一中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她感慨地说:“曲江一中的课堂是创新思维的课堂,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是给予我们互动与探索空间的课堂。老师们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我们的引导者,鼓励我们去思考、去发现、去尝试······他们用心打造的每堂课都能点燃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仅锻炼了我的批判性思维,还教会了我如何质疑、分析和判断,进而形成独立见解。”正是高中时期的学习与积累,为胡馨月同学日后的优异表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顾备赛历程,胡馨月的心路历程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串联起她240多个日夜的坚持与成长。经过无数的挑战与考验,终于完成了从一名文科生到学科交叉融合的青年创客的身份跨越。胡馨月同学说:“作为非传统文科生,跨学科、跨领域是我在比赛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我积极查阅论文、主动提问、刻苦钻研。无数个热烈讨论的深夜和灯光下的深思熟虑,都成为了我最珍贵的记忆。一次次的报告、一轮轮的打磨、一遍遍的讨论,让我变得更加自信、更有动力。我坚信,只要怀揣敢想敢做的勇气和决心,秉持‘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坚持,我一定能取得成功。”
当面临压力与困难时,团队成员间的相互扶持与鼓舞成为了胡馨月最强的动力源泉。在这段旅程中,她学会了倾听、尊重和吸纳不同的意见,共同面对挑战,这些经历让她在逆境中愈显坚韧。她说道:“参加这次大赛,不仅是对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检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西北工业大学致力于构建‘面向全员、贯穿全程、多元引导、科创互哺’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努力培养更多‘专业精、系统强、重实践、敢担当’的‘总师型’人才。我也会坚持不懈,在‘天下工大、世界三航’的号召和引领下,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提升自己的能力,拓宽视野,增进友谊。”
从理论到实践,从陌生到熟练,每一步都见证了胡馨月的成长足迹。她认为,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她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不仅表现在提出新颖的想法上,更在于将这些想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今年11月,胡馨月在第九届KYOTO京都大学生国际创业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二名,再次彰显了中国青年学子在国际舞台上不容忽视的实力和潜力。
胡馨月同学不仅在学术和科研领域屡获佳绩,还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特别是在支教活动中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展现了新一代青年的担当与情怀。2022年以来,她连续参与了6项支教社会实践项目,相关社会实践视频在央视频上播出,观看次数近15万。今年8月,她作为队长带领支教团队前往潼关县,为乡村的留守儿童提供教育支持。
谈及对未来的规划,胡馨月眼中闪烁着坚定与憧憬。她表示,将继续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断突破自我,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她说道:“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经历是我们科研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迈向未来的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令我备受鼓舞,我将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与实践,推动相关前沿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以更加坚定的步伐,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努力成长为专业精、系统强、重实践、敢担当的科技青年人才”。同时,她也希望能够延续支教的经历,将知识的光芒洒向更多需要的地方。
胡馨月的故事
是关于追求与超越的故事
是对自我的一次次挑战
更是对未来可能性的勇敢探索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
只要有梦想有毅力
就能在任何领域发光发热
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