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情感是由人和人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注重教师情感的主导作用,以激情,真情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去发现物理之美。让学生充分认识物理情感的价值,认识获取物理知识与技能不光着眼于升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价值。
[关键词]学科情感 情感因素 体验 热情 引导 兴趣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们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心理学研究显示,认识和需要是情感产生的基础,而情感因素又会影响到学生认知活动的进程和质量。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长期以来,因为应试教育的原因,人们仅将情感教育作为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工具,并没有把它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忽视了教育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人文价值。而实际上调动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强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动机,优化学生的认识过程,对提高学习物理的效果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卢布姆认为“认识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知,学生成绩差异的四分之一可由个人情感的特征来加以说明”为了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身心健康方向得到和谐发展,物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在新课标是一个值得研究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情感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物理学科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以实验为基础,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知识综合性强,内容覆盖面广,规律不易掌握,概念抽象,初中,高中,大学普遍会感到难学。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情感因素是影响学生学好物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坚持教学过程中的培养学生学科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必然会收到好的学习效果。而消极的情感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物理的障碍。
情感是由人和人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产生的,由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引起的,它的变化,发展制约于这一关系。因此,,让学生充分认识物理课程的价值,认识获取物理知识与技能不光着眼于升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在价值。这样,学习物理才会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认识活动判断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符合的,就会有愉快,欣喜,兴奋等体验;否则,就有厌恶,愤怒,忧伤,悲哀等体验产生。积极情感的产生依赖于学生对物理现象、问题的好奇心和强烈需要认识这些现象及本质的求知欲、,积极的情感体验影响学生学习与需要之间关系的强度,学生又以自己的行为用于认知活动,学习的能动作用就能得到有效发挥。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实践证明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能够转化为探索未知世界的巨大动力。例如,对科技制作活动有兴趣的同学会说“物理很有意思”、“牛顿定律很神”“解答出一个难题有着说不出的开心”。
2、促进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促进思维的发展。学生有了良好的学科情感体验,他们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满足已有的结论,去探索更巧妙,更简单的方法。这些创造性的学习活动,能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激发教师的教学情绪、提高教学效果。
二、如何来调动情感因素,促进物理课堂教学。
1、首先,注重教师情感的主导作用,以激情,真情进行教学。
情感具有感染性与迁移的功能,它具有扩散和泛化的规律,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学会以情育人、以情动人,这样才能打开培养学生情感的大门。“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教育应以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物理教学工作中去。从山泉中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和追求的教师的教学里,涌出的是一股股强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以真情、激情进行教学。苏霍姆林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感到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变为学生的学生负担”因为教师只有以饱满的激情和真情投入到教学当中去,才会在师生之间产生一种相互感染的效应,从而使教师发出的一切信息都畅通无阻地传授给学生。
2、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从而做到托尔斯泰所说的:“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使别人也会这些感染。”比如,在讲授能源开发时,讲到太阳能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可人类至今极少使用它,与它们“无限贮藏”不可比。这就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学好科学知识,去探索和开发太阳能为人类服务。特级老师于漪说得好:“教师要以作者之情化为自己之情,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使学生在情感共鸣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3、引导学生去发现物理之美。
这里的美是指物理学科的科学之美。对物理科学美的认识是对物理学知识更深层次的认识,是从整体上对物理科学特性的一种把握。引导学生去寻找,去体会这些美将会对学生的学科兴趣起到重要作用。
(1)轨迹之美。物理课程中提到的许多的运动都有自己的轨迹,,而且这种轨迹的规律可以被我们掌握,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声,光,电的传播,电子的旋转,天体的运动都体现着运动美的规律。直线运动表现的刚性美;曲线运动表现出的柔性美;匀速运动表现出的节奏美;变速运动表现出的变化美;电子定向移动显示出的次序美等等。点播给学生,会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乐趣无穷。
(2)对称美。诸多的科学家们相信自然界按照和谐、优美的数学方式设计的。点对称、轴对称、面对称、球对称均能产生悦目的图景。点电荷的电力线分布形状犹如燃放的烟花;磁铁周围的磁力线分布形状如纺锤状,以及波动图象、干涉图样等无不显示出物理现象外在的对称美。对称美又启发科学家在发现电生磁后又发现了磁生电;创立左手定则后又创立了右手定则,以及正负电荷,南北磁极、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反射与入射光等人类的思维对称美。
在物理学诸多的公式定理中也同样有着对称美,比如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理等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种思想的对称美,他们肯定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到物理学习中去。
(3)现象之美。2002年出版的《物理学世界》中排名了前十名的最美丽实验现象。托马斯杨“双缝演示应于电子干涉实验”,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等。其中有一大半的实验在高中物理课本中是出现的。这些实验及产生的现象是科学之魂,是美的经典之作。从设计思想之巧妙,实验技术之高超,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欣赏物理实验的无限美的风光。
(4)精神之美。爱迪生从上千次实验中吸取教训,发明了光照世界的电灯;哥白尼坚持真理敢于向精神挑战,用毕生心血完成《天体运行论》;富兰克林以生命为代价探索闪电的奥秘。还有牛顿,哈雷,伽利略,开普勒,吴健雄,钱学森等。每一位科学家名字的背后都有着可歌可泣的的故事。这些高尚的人格,为真理奋斗不息的精神之美,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品质的典范。
4、在探究性的学习中,抓住学生的情感因素。
学生探究情感的形成与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它和学生认知领域的发展一样具有从低级向高级,从感性到理性的不断深化的过程。这种认知的发展我认为应该是直觉的情绪体验—丰富的情绪体验—升华的情绪体验这样一个发展的规律。这三个阶段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的。
三、物理教学中的消极学科情绪及解决办法。
不可否认的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是伴随着许多不利于学科教学的消极因素的。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对多变的现象辨别与事物本质的认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与规律的掌握,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学习上会遇到许多的阻力和困难,往往还受到教师消极情绪的影响和不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与自己的学习需要没得到满足或出现困惑不解的时侯,则会引起具有否定性质的消极情感,对学习物理感受紧张,厌恶,。焦虑,冷漠,缺少信心,失去兴趣,害怕考试与评价,思想负担重,心理压力大,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1、教师消极情感的影响
如果教师片面地认为教物理只在讲授科学知识,只要遵循科学规律,依据科学方法并用符合逻辑的科学语言来说明事物就行了,而不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讲课无激情且枯燥无味,表情呆板,甚至发脾气,以致于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压抑,这会激起学生的不满,甚至抵触,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对物理学科的消极情感。
2、师生关系的不和谐。
教师和学生是物理教学活动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古人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反之,如果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不令学生满意,老师又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和信息反馈,缺少对全班的热情,学生的不良情绪将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进程和质量。
3、挫折与失败的影响。
成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失败往往会让人感到悲观失望。教师如果为了让学生出好成绩,不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间的差距,不断加大物理习题的难度和灵活性,甚至超出大纲的要求,那么学生面对的可能会是失败,作业频繁出错,检测得不到好成绩,产生自卑感。如果教师不断地给成功者戴上“花环”而把失败者冷落在一旁。学生得到的将是在物理学习中的恶性循环。
所以培养积极的物理学科情感将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进步,体验成功的很重要的方面。要体验到这种物理情感带给我们的欢愉,我想大致的方向可能是如下:
1、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科学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地能过自身的奋斗努力来实现价值目标,还有助于发展积极的情感,逐渐学会理智地对待情感。
2、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自身修养,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努力作到以自己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尚的情操和模范的师表来影响和感染学生。
3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
物理学是一门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维持的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并构建起他们以自己的能力探索自然行为的信心,培育一种能在科学上充满渴求,热情和兴趣和情感,是我们物理教师应该也必须做到的事情。相信这种学科情感不仅在提高学生物理成绩上而且在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上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锭雄,《物理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灿明 《少年创造心理的发展与创新性学习的激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3、教育部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
4、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上)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5、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