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3200字
栏目:《初中地理教学案》—教坛新语
作者:梁丽(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
我是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的老师
社会在变化,课程在改革,初中的学生一方面爱说、爱动、爱表现自己,另一方面面临考试的压力以及惯性思维—地理是副科的影响,所以上好地理课,既要纪律好,又要使学生有所得,这是每个初中地理教师面临的两难问题。我不禁时常在想:今天的地理教师应该怎么当?
有句话说:“思想改变行动,行动改变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改变命运。”也许我们经常拿这句话来教育学生,有没有想过这句话同样适合教育我们自己呢?我们的思想是否跟得上社会的变化、课程的变化、以及学生的变化?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先来看看美国教育部前任部长帕克是怎么说的,他说:一位优秀教师需要具有“系统的知识、建构主义的观念和以学生为本的态度”这样三种基本元素。我国过去常提到的是教师要具备系统的知识,新课改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两点我们都熟悉,但是,什么是建构主义的态度呢?有一事例对我们理解这一问题具有启发意义。例如,假如我们问一位老师他是教什么的,他可能回答“教语文的老师”、“数学老师”或者“英语老师”……按照建构主义者的观点,这种习惯性的话语反映了传统的任务型教育思想。具有建构主义理念的教师应该改变这种说法,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我是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的老师”、“我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的老师” ……表面上是增加了“帮助”这样的修饰词汇,但实际上却反映了不同的教师教育理念态度。
这样的教师教育理念,您赞同吗?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或多或少地实践着这个观念。接下来我们可以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课时为例,探讨如何成为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的教师。
一、了解您的学生
去商场买衣服,面对玲琅满目的服装,大家会很快找到符合自己风格的衣服,这是由于对自己比较了解,如果对自己不了解,恐怕很难在很短的时间里找到符合自己的衣服。同样的道理,如果想上好地理课,首先也需要了解学生的地理水平以及他们期望达到的水品,这样才能更好地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课堂。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节课前,本人设计了两个问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并写下来:
问题一: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你知道什么?
问题二:关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你想知道什么?
不了解不知道,一了解还真是吓一跳,学生们的答案五花八门,对于新疆的了解,不亚于我这个地理老师,例如:
问题一的回答(熟悉的略过):
河流、湖泊方面: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还有叶尔羌河、和田河、伊犁河、克里雅河以及干涸的罗布泊;喀纳斯湖、博斯腾湖、天山天池、鲸鱼湖、艾丁湖
植被:沙漠多、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进得去、出不来”是塔克拉玛干的维吾尔语意),不屈的胡杨林
农业:绿洲;“坎儿井”维持了农业发展;有很多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因为夏季热量充足,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因此水果很甜;盛产哈密瓜、马奶子葡萄、石榴、枸杞、薰衣草、库尔勒香梨,有“瓜果之乡”的美称;葡萄干,四处可见晾房;有天然且草量丰富的牧场,主要牧区之一;天山雪莲;巴旦木杏
宗教信仰:主要为伊斯兰教,有艾提尕尔清真寺;库车由信佛教改为信伊斯兰教,杀佛僧、烧佛寺
极端事件:7.5事件、东突恐怖组织策划,死了很多人,很乱、很暴力
历史事件:康熙大帝当年为了平定叛乱,亲征准噶尔;汉代设立西域都护府,开始正式管理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存在问题:沙漠扩大、水域缩小、草场退化等
问题二的回答:
人文环境、人文习俗、美丽的自然景观以及自然环境、地理概况、经济发展如何,国家对新疆实施的政策以及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比例。
旅游:新疆到底有多美?漂亮的旅游景点有哪些?有哪些特色旅游区?
地形:海拔有多高?复杂地形的形成原因?地势特点?
沙漠、山脉、草原共存的原因?为什么会有大面积的沙漠、戈壁分布?新疆属于什么气候类型?为什么会有那样干旱的气候?为什么那么热的同时还缺水?
民族:有哪些少数民族?具体的生活习惯是什么?宗教信仰是什么?
风土人情:音乐文化、民族舞蹈、民族习俗、电影、歌曲
饮食:有什么特产和特色小吃?葡萄干如何制作?馕好吃吗?如何制作?
居住:哪些地区适合人居住?为什么?房屋建筑的特点?那里居住的人们的生活和我们平原地区的人们有什么区别?
交通:是否不便利?现状如何?
农业:农业特点、现状是什么?为何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草为什么长得好?怎样灌溉?坎儿井的原理。
经济:新疆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怎么样?经济来源是什么?经济发展怎么样?对国家的经济贡献有多少?新疆的经济发展与其地理位置有无关系?国家给予新疆的优惠政策是什么?大西北的开发和西气东输、克拉玛依的石油。克拉玛依的消费水平如何?有什么著名的能源基地和开采工业?
疆独:新疆人生活现状?为什么要闹独立?独立后生活有何好处?“疆独”何时能控制住?东突、疆独为何十分活跃?现在是否有东突分子?去新疆旅游安全吗?关于疆独,我们能做什么?疆独分子的势力所在地?
能不能带我去一趟新疆?走沙漠公路?看胡杨林?看戈壁?
看到学生这么多的问题,我的感受是:哇,学生的求知欲望还是很强烈的,作为教师该如何帮助他们找到答案呢?注意:是帮助学生寻找答案,而不是仅仅告诉他们答案。
二、创设情境
学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可见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是很高的,可以把问题二的回答展示给学生,发动全班同学互相帮助,因为学生之间也有差异,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可以很好地解决部分同学的疑惑,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出马解决。 这个过程里还可以提议有才艺的学生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例如,本人的学生中有一位新疆舞跳的很好,也愿意展示,所以就给这位学生一个机会在班级表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教学,创设出来到了雄浑的大西北、感受着异域风情的情境,也调动了更多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设计信息资源
从以上的问题调查可以看出,学生的问题集中在若干个为什么,学生对自然环境特点及成因表现出十分浓厚的兴趣,还有很多问题与时事政治有关,表现出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主人翁意识强烈。我们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对学生进行科学观教育,既要告诉学生人们为什么要探索?为什么要证明?收集了哪些证据?还要培养学生具备一些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的问题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有效取舍,选择最典型的问题,然后搜集补充一些课本上所没有的资料、图片,确定本节主题教学所需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所起的作用。
四、设计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问题集中的部分,设计教学设计、自主学习方式、协作学习环境、强化练习题目,并制作出简洁实用的多媒体课件。
本节课探究的主线索是: 高山、荒漠和绿洲。可以由一支新疆舞导入,继而播放大量新疆风景旅游区图片,回应学生有关新疆有多美的问题,图片展示了高山、荒漠和绿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观呢?启发学生思考,继而探秘新疆具有怎样的位置、地形、气候?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什么样的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的分布特征?设计一些问题,交给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寻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信息,但是绝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努力引导学生“自得”,构建对话式教学。
五、评价学习效果
评价学习效果的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当然如果是学生更好,可以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体验收获的味道。
由于课程进行之前,已经做过相关内容的调查,学生心中有数,而且通过准备新疆舞、合作查找资料等方式,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让学生体会到参与其中的快乐,课堂主人翁地位得以体现,比较符合学生对于地理课堂的期盼,因此学生反映良好,并且希望每一节课都可以这样快乐地学习。当然,鉴于时间、精力的限制,不可能每一节课都这样进行,但是我们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合适的部分进行相关尝试,问题设置再简单一些,学生的准备工作也相应简单一些,只要有这样的意识,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待课堂教学,一定会使初中地理课堂变成学生喜爱、教师满意的理想教育场所,教师也能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