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高考命题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因此,十九大精神必将体现在2019年高考命题中。对于考生来说,一定要高度重视,切勿认为这些只会出现在文综试题中,各个学科都会体现十九大的新精神、新论述。”
“今后的高考将更突显‘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高考命题将不拘泥于‘固定’的教材,而是从历史到现实,从国际到国内,从社会到个人,从理想到实践,环环相扣,融会贯通,聚焦时代使命。”
——《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姜钢 教育部考试中心党委书记 刘桔)
于莘莘学子而言,高考既是素养之检,又是成人之战;于民族未来而言,高考既是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更承载着“加强社会这一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奋进的时代需要有担当的青年,前进的中国需要有格局的人才。备战2019年高考,除了构建细致完备、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提升迅捷准确、敏锐精当的答题能力,考生更需要能立足生活、关注社会、心系时代。
为助力学生全面备考,了解高考“选题”“答题”导向,曲江一中特邀陕西师范大学机关党委书记刘建军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巨凯老师于4月18日下午为高2016级全体学生做“2019思政热点与高考命题专题讲座”。高三年级全体师生和思想政治教研组全体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讲座由曲江一中教研室副主任罗红梅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刘建军教授从西安市的“上‘好’学难”问题说起,提出衡量一个人成才的根本,并不取决于他的成绩,而是由后天的境界、思想、眼光、气象、格局等决定的。他希望他的讲座分享能够让学生对当前思政热点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从而完成一次思政观念的启蒙。
(陕西师范大学机关党委书记刘建军教授为高2016级学生做思政热点讲座)
刘教授以“四新”——理解新变化、把握新方位、学习新思想、担当新使命为纲,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理论产生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看似复杂深奥的理论思想在刘教授慷慨激昂、风趣幽默的讲述中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回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在中国社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中,同学们对近代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发展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对青年一代应当“永立‘四个自信’,以‘永不懈怠的激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居安思危、勇于创新”的时代要求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刘教授强调,学是基础,思是深化,做是关键;鼓励同学们要“学懂弄通,学思结合,学以致用”。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里,刘教授深入浅出,将理论思想娓娓道来。他语重心长,对曲一学子们寄予厚望。谈到时代环境时,他感慨同学们是幸运的,生活在一个不断奋进的时代;也是不幸的,生活在一个竞争残酷,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时代;面对高考压力,他引导大家要调整心态、关注社会发展;应该把握历史发展脉络,拥有不竭创造力;面对未来选择时,刘教授以“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鼓励高三学子积极进取,奋勇争先。
随后,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巨凯老师以《高考作文观察——回望2018,备战2019》为主题,将思政热点在高考作文中的体现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和点拨。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巨凯老师为高2016级学生做高考作文讲座)
在对同学们学习十九大精神做“正本清源”的小结后,她讲到高考赋予文章写作最大的权重,考生要能在作文中反映个人水平及语文素养;高2018年高考真题启发考生,作文的写作不仅仅是个人语文能力的反映,更是个人成长与国家进步紧密结合的过程。随后,她带领同学们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4月16日发表在《求是》杂志上的《一个国家不能没有灵魂》一文的文章纲要,对其中“立足中国现实,根植中国大地……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做了深入阐述。如何在作文中表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她建议同学们做到三点,一要联系个人和生活,二要理性思考,三要用灵活的语言表达。她希望同学们要端正对思政的认识,关注思政不是在文章中一味地高喊政治口号、唱赞歌,而是要联系生活,辩证认识时代发展的曲折和艰难,能在明确了高考作文评分等级后,恰当地表现出考生的意气和志气, 在文势能做到“一脉贯通、一气呵成”。
(师生们认真聆听专家讲座)
聆听刘教授的指导如感醍醐灌顶,再受巨老师的点拨让人如沐春风,两位专家老师对思政热点的论述和作文导向的分析让2016级的学子们对如何写作有了新的体会和认识。如巨凯老师所言,作文就是做人。有了不惧艰难、勇于担当的意识,才能写出命连时代、心系家国的好文章。乘坐时代的巨轮,面对使命的召唤,青年一代应该怎样在作文中展现风采,期待着2016级学子在6月的高考场上的优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