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教师培训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教研 >> 正文

强化核心素养 寻求改革方向——“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中国教育明德论坛暨第十五届基础教育学习论坛”记

来源:学校办公室        作者:刘瑜       时间:2016-11-07       点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于2016年9月13日正式发布,它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进一步定义“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既涵盖了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又体现了核心素养“最关键、最必要”这一重要特征。为进一步科学准确地理解并在基础教育中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2016年11月6日,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主题的2016中国教育明德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学校办公室兼政教处主任余爱东、政教处副主任刘瑜参加了本次论坛。

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数千名教育学家、文化人士、中小学校长和教育官员出席论坛, 国家教育部原部长、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出席论坛并致辞,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原教育部总督学、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党组副书记柳斌,教育部原副总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王文湛,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谢维和,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等嘉宾出席并讲话或演讲,阐述他们对核心素养以及教育改革的理解。

本次会议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公布后,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大规模讨论中国教育改革探索方向和实施办法的会议。会议围绕“未来社会与未来学校建设”“深化教改课改理念路径”“农村学校与薄弱学校核心素养建设”“研学旅行对核心素养培养作用”等议题展开讨论。论坛上,教育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围绕社会关切,权威解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通报国家教育立法最新进展,解读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同时邀请中国、美国、芬兰、澳大利亚近百位知名教育学者开设“新高考下中小学学业规划”专题论坛和“拓展中国学生国际视野,促进中外教育双向交流”国际分论坛,引导公众正确把握核心素养培育方向,增强中外教育文明互鉴。

论坛专家普遍表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教育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符合中国国情的顶层设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迫切需求;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现代公民的重要举措。论坛上,朱永新特别指出,社会对教育的变革需求最强烈,但难度最大、见效较慢。教育改革方向必须以人性化、多样化、个性化为导向,形成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未来社会学校作为教育资源提供机构的垄断地位将受到挑战,社会力量作为教育载体的作用将进一步发挥,教师成为自由职业的可能性正在加大。“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负责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林崇德此前强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教育DNA”,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与深化,既关注理论又反映民意,推动核心素养在教育实践中的落实至关重要,尤其要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加以推动。谢维和呼吁,我们应寻求德育和其他方面培养的内在联系机制,通过培养学生自律,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也极大促进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其他各项能力的提高。彭凯平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出,积极心理是伟大的人性,积极教育是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我们要特别重视社会关系教育,强调社会接触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利用有效的教育资源,适应社会发展形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第一天的会议内容非常充实,给参会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带来很多的启示和收获,同时带来的是不可估量的信心和力量,让我们在教育改革的路上坚定地前行复前行!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中国教育明德论坛暨第十五届基础教育学习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

国家教育部原部长、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出席论坛并致辞

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的数千名教育学家、文化人士、中小学校长和教育官员出席论坛

曲江一中学校办公室兼政教处主任余爱东、政教处副主任刘瑜参加了本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