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校本研修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教研 >> 正文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设计

来源:曲江一中        作者:张彦飞       时间:2014-06-10       点击:

课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定都天京;

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运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讲析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

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

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

1851年,农历辛亥年,在中华大地上发生过一场规模宏大的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持续时间长达14年,势力席卷大半个中国,太平军还曾经一度打到清政府心脏——北京地区,几乎把清王朝统治推翻,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1911年,还是农历辛亥年,中华大地上又出现了一场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无论从人数上讲,还是从实力上讲,洪秀全都远在孙中山之上。但这两场“革命”的结局却大不相同。洪秀全没有实现推翻清王朝目的,孙中山实现了。甚至有人说:清政府是被孙中山几个口号“喊”垮的!

这不免让人感到困惑:拥有几十万“天兵天将”的洪秀全没有做到的事,孙中山几个口号却做到了,究竟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

教师: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过程中寻找答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段历史,认真思考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设计意图:从两场“革命”的不同结局导入本课教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近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切入本课的教学主题。

那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有如此大的能量?我们来看第一问题

一、“太平天国的吸引力”为了平等而革命

太平天国的主力是农民,中国的农民都有这样一个理想或者梦,是什么?

1.中国古代农民的梦:太平

(1)农民为什么要做此梦?(贫穷与压迫)

(2)农民如何描述此梦?(宗教与口号)

秦末农民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宋代农民起义:“等贵贱,均贫富”;

明末农民起义:“均田免粮”。

(3)农民如何实践此梦?答曰:起义

2.太平天国的梦:太平天囯

3.构筑天国之梦

追梦的人----洪秀全

出身农家,苦读诗书—希望。洪秀全(1814-1864)原名仁坤,小名火秀,广东花县人。其父洪镜扬,是一个组织部管不到的副科级以下的“官禄”及邻近诸村“保正”,家里“薄有田产”,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在当地属“白领”阶层。他少时优越受宠,是被宠坏的一代,不是独生子(有三兄弟),却有了独生子的脾气与自私。供养他一个人念书,指望他光宗耀祖。7岁入本地私塾读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成绩从未好过,唯一值得表扬的是他14虚岁时考取童生,考上了高中。

四次乡试,次次落榜---失望

他从14岁就参加秀才(相当于现在的本科)资格的考试,考不上就再准备,隔几年就再考。1843年,洪火秀第4次应试又落榜了。这年他29岁,整整复读了15年。

仇视孔子,毁弃孔学—痛恨

问题:复读这么多年,连秀才都考不上,打击太大了。使洪秀全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不满。他撕毁了那些“所谓”的圣贤书,满腔怒火地发誓:“再也不考清朝试,再也不穿清朝服,以后我要自己开科取士!”在家乡的私塾,洪秀全砸毁孔子的牌位。这在当时中国,是件大逆不道的事情,不能为社会所容。洪秀全因此失去了塾师的职位,在家乡无法立足,远走他乡。并作诗言志:材料:“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茅家琦主编《太平天国通史》

问题:这些诗句说明他要干什么?

他要造反了。聚众造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动员人参加还要把人组织起来。

创立组织,传教宣传---梦想

这时他开始告诉别人,1837年,他第3次应试落榜后做了一个梦,梦见“天母”为他清洗身体,并带他到天庭见到“天父”,天父身穿乌龙袍、留着金色胡须,给了他一柄斩妖宝剑和斩妖印玺;他还见到一个中年男子“天兄”,天兄教他如何斩灭妖魔。他还看见孔子向天父忏悔,受到惩罚。

问题:现代心理学认为,梦是潜意识和某些被压抑的欲望在睡眠中的释放。洪火

秀为什么能做这样一个梦呢?

原来洪火秀第3次到广州赶考时,路遇传教士在街上散发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这是一本宣传基督教基本教义的小册子,讲述了一些基督教的思想和教义。

设计意图:讲述洪秀全的个人经历,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

请同学们看《劝世良言》的一些主张:

投影:“世界万国之人,在世人所论,虽有上下尊卑贵贱之分。但在天上神父之前,以万国男女之人,就如其子女一般。”

“故在世界之上,则以四海之内,皆为兄弟一般,并无各国之别”,“以全世界之人,皆一家也。”

学生:阅读。

教师:从《劝世良言》的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这本书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学生:主张人人平等。

教师:对,主张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种“平等”的思想与中国社会流行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农民的平等观念有惊人的一致性,很容易被人们接受采纳。《劝世良言》还宣扬互助、互爱的观念,如救世主要富人“行仁爱”之心,卖其全部产业,施赐予贫穷之人,要人们讲信用,要信徒像爱神一样“爱其弟兄”等等。这样的思想主张对于像洪秀全这样一个历次科考失败的穷书生来讲,太适合其心理需要了。

在第四次科考后,洪秀全仔细研读了这本小册子,从中受到启发。洪秀全把基督教的平等思想与中国农民阶级主张的平等、平均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一个新的宗教组织——“拜上帝教”。那么这个“拜上帝教”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它的宗旨、主张又是什么?

请同学们看这样一段文字:

投影:“拜上帝教”宣扬“不得拜一切偶像”,不拜祖先,只拜“独一真神上帝”。

教师: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拜上帝教”有什么特点?

学生:只拜“独一真神上帝”。

教师:洪秀全为什么要求“拜上帝教”教徒只拜“上帝”呢?

学生:思考。

教师:洪秀全宣称自己是上帝的第二个儿子,耶稣的兄弟。洪秀全的意思是很明确的,他在向他的信徒们暗示:洪秀全是上帝在人世间的代表,所以世间之人必须信洪秀全。“拜上帝教”树立洪秀全的权威。

请同学们再看一段材料:

投影:天上有天国,地下有天国。天上地下同是神父天国,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开创天国是也。 ── 洪秀全《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

教师:从这段材料中,可以看出洪秀全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学生:洪秀全要建立一个人间天国。

教师:这个“人间天国”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思考。

教师:我们看看洪秀全对所谓“人间天国”的描述。

投影: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原道醒世训》

教师: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洪秀全要建立的天国是什么样子呢?

学生: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社会。

教师:概括的很好。除了主张“平等”之外,这个“天国”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

教师:“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是什么含义?

学生:不要尔虞我诈。

教师:对。这个“天国”是平等的,而且没有剥削、没有压榨。这个“天国”如此美好,肯定会对中国下层人民产生巨大吸引力。

设计意图:探讨“拜上帝教”的基本主张——“平等”,引导学生思考“拜上帝教”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思考:拜上帝教思想来源有哪些?

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指导思想不先进。这也为后来太平天国的失败留下了隐患。

设计意图: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指导思想的局限性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天平通过的失败的原意。

二、建立地上的太平天国 ---落实平等的实践---《天朝天田亩制度》

追梦的人,洪秀全通过拜上帝教聚合了人心之后,开始实践他的梦想,建立地上的太平天国。那通过什么方式呢,和以往一样,洪秀全发动了起义,战争。

战争追梦

1851年初,金田起义爆发。这场起义的爆发与中国古代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的爆发原因非常相似——天灾人祸:鸦片战争后,巨额的军费开支和赔款,使广大人民的赋税负担加重;广西又发生天灾。天灾人祸连在一起,起义爆发了。经过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了地上的太平天国,1856年经过北伐和西征,太平天国军事上达到全省。

1851年,起义爆发之初,太平军只有15000人。但两年后太平军打到南京、正式建立政权的时候,人数发展到50万之众。短短两年时间,发展如此之迅速,究竟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

教师:太平天国运动在早期之所以有如此迅速的发展,可以说“拜上帝教”发挥了很大动员作用——人人平等的宗教说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驱使太平天国的战士们为建立平等的“天国”而斗争。

在人人平等的宗教号召下,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建立地上的太平天国。摆在洪秀全面前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巩固这个梦想,实现承诺。因此太平天国颁布了两个重要的文件--《天朝天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巩固梦想。

教师: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颁布了自己的纲领性文件——《天朝天田亩制度》。我们一起来看这个纲领。

投影:凡分田(土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凡收成者?(产品),(除留足口粮外)余则归圣库。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圣库。鳏寡孤独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都由国库供养。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摘自《天朝田亩制度》

学生:阅读。

教师:从这个纲领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要建立一个怎样的社会?

1.《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关于土地和产品的分配

2.体现的分配原则和方法各是什么?平均、平等主义

3.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人人平等,没有剥削的社会

教师:从哪句话中可以反映出来?

学生:“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4.这个理想能实现吗?空想

教师:应该说这样的社会非常美好,但是能实现吗?

学生:不能。因为当时正在打仗,没有条件实行。

教师:对。还有其它原因吗?

学生:因为人性是有弱点的,如人都有自私的一面,所以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平等。

因为如果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分配方式,不论农民干的多少,最终分配的财富是一样的,会打击农民生产积极性,最终影响经济发展。

教师:如果我们从社会生产力水平、从小生产者的阶级属性上分析一下这种分配方式,也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当时是不可能生产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来满足社会这种分配需求的,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决定了这样的分配方案也是一种空想。正如刚才那位同学讲到的——人性的弱点。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他自己穷困的时候,他要求平均分配土地和财富;但是当更穷的人要求分他的土地和财富的时候,他可能就不干了。

所以说,太平天国这个纲领,看似美好,但根本不可能实行。教师:如果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古代农民起义,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请同学们看这样一组材料:

投影:秦末农民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平等

宋代农民起义:“等贵贱,均贫富”;——平均

明末农民起义:“均田免粮”口号。——平均

教师: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与这些农民起义有什么相似之处?

学生:都主张平等、平均。

教师:认识很到位。《天朝田亩制度》与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口号相比,没有什么特别新鲜之处,无非还是千百年来农民一直渴望的“平等、平均”要求而已。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体现出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方向。

请同学们再看孙中山建立的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投影: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教师:可以看出,孙中山和洪秀全一样也反清,要推翻清王朝。但孙中山在反清的同时,更反对君主专制体制,主张民主政治,体现了时代的进步要求。

所以,我们说,《天朝田亩制度》具有明显的落后性。这也是洪秀全和孙中山的不同,当然也是洪秀全的差距,也是洪秀全失败的原因。

5.结果是什么?纸上的天国

那么,我们如何评价这个纲领文件呢?

情景体验

A.农民是否愿意接受《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分配原则?废除了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的要求,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具有革命性。

B.农民是否愿意接受《天朝田亩制度》的产品分配原则?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落后性。

C.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式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下能否行得通?空想性。

设计意图:讨论《天朝田亩制度》,认识其实质,深入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吸引力和性质。

三、违背初衷的革命---天国的蜕变

1853年定都天京后,建立了太平天国,但它是农民心中的天国吗?

教师:请同学们看一幅图片(投影天王府模型图)。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你首先能想到这是什么地方?

学生:故宫。

教师:我的第一印象也是故宫。为什么想到这是故宫呀?

学生:因为图片上的建筑很宏大、富丽堂皇,和故宫非常相似。

教师:但这不是故宫,这是洪秀全的天王府。洪秀全进入南京后,立即大兴土木,修建他的天王府。周围十余里,比现存北京的明、清故宫大了一倍多,直到太平天国失败,天王府的修建工程还没有完工。

从这我们可以看到太平天国领袖们进入天京后,生活腐化。还有一些记载:天王的宝座为镀金打造。天王衣服上的金纽扣和皇冠有8斤重,圆规式纱帽缀双龙双风,黄缎袍绣9条龙,远远超过满清皇帝的冠冕。生活日用品之豪奢也远远超过清朝皇帝:据说天王吃饭有24个金碗,24副纯金筷子,生活用品也是纯金(甚至浴盆、夜壶也为纯金)。

作为一个中国传统社会的农村知识分子,洪秀全建立政权后,他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享受荣华富贵。当太平天国的将士们还在为“天国”浴血奋战的时候,领袖们开始享受太平富贵了。革命尚未成功,但享乐思想急剧膨胀,这是对最初“平等”理想的背叛。

1851年9月,太平军占领永安后,洪秀全又封杨秀清以下为东、南、西、北、翼王。诸王之间有严格的等级,其中天王称万岁,其他诸王依次递减为九千岁至五千岁。定都天京后,颁布《太平礼制》,确定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从天王到普通士兵之间,等级非常森严,君臣上下有了天渊之别,甚至连称号、服饰、仪卫舆马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准逾越。

从天王到两司马共分为16个等级,朝仪、称谓、冠服、旗帜、仪仗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为了显示森严的等级和宏大的仪规,规定出行时天王的骄夫为64人,东王为48人,其余各王依次递减。

东王出行役使人数多达1700多人,有开路龙灯、各式锦旗、音乐吹鼓、兵马护卫等等,诸王出行依次递减。还有回避禁律,“凡东王、列王驾出……”卑小之官员兵士,“如不回避或不跪道旁者,斩首不留”。

问题:你觉得太平天国领导人的做法像什么?这是“平等”吗?这是洪秀全最初说的理想社会吗?封建帝王专制的等级社会。这个天国是洪氏家庭的天国。

故事:太平天国还没有完成推翻清朝呢,洪秀全就躲进深宫,整天醉卧温柔乡。他的儿子、幼天王说:他有88个母后,由于老婆太多,记不住,只能编号,爱妻一号二号三号,实行数字化管理。天王府不设太监,有宫女担任,所以总计有2300多名美女陪侍洪秀全一个男人。可见其意志衰退。洪秀全不理政务,实权掌握在东王杨秀清手中。

1856年,东王杨秀清见当时太平天国形势大好,假装“天父下凡”,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密诏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及燕王秦日纲,商讨对策。韦昌辉和秦日纲到天京后,突袭东王府,杨秀清及其家人被杀,东王部属共2万多人被杀。

石达开到天京后,责备韦昌辉滥杀,韦昌辉要杀石达开,石达开当夜逃出城外,韦昌辉将石达开家人尽杀。石达开起兵,声讨韦昌辉。洪秀全为平众怒,将韦昌辉处死。

处决韦昌辉后,石达开回京主政。但洪秀全无端猜忌,处处安排本家亲族钳制石达开。石达开十分不满,率领10万余众离开天京。后来,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陷入清军重围,兵败被杀。历史上把这一系列事件称为“天京事变”。

请同学们看一首“天京变乱”的民谣

投影: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统,依旧是咸丰。

教师:这首民谣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人们对太平天国失去了信心。

教师:这场变乱,不仅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恐怕最严重的影响在于使太平天国凝聚力大大减弱了,因为大家看到的是一个为了争夺权力进行的你死我活的残杀。忠诚的信仰没有了,思想散了。人少了不可怕,人心散了最可怕。

教师: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天京变乱呢?

学生:思考。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太平天国运动建立的是一个怎样的政权?是否代表时代方向?

学生:不代表。

教师:对。太平天国运动建立的政权只不过是一个洪家王朝而已。当革命的最终目的只是建立一个新的家族王朝的时候,当一场革命只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享乐的时候,当一个政权成为个人享受的工具时候,这样的事情肯定是会发生的。因为大家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掌握权力意味着掌握着更多的财富、掌握着更大的享受富贵的资源。从社会底层一下子跃居社会顶层的洪秀全也许更清楚。所以,为了掌握更大、更多的权力,必然会出现这样你死我活争权夺利的惨剧。

所以,天京变乱之所以会发生,最基本的一点,是因为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权不是一个真正的、代表近代历史方向的“新”政权,在很大意义是说,这个政权仍然是一个崇尚个人权力至上的旧政权,必然会出现争权斗争,这是迟早的事情。

设计意图:以“平等”为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太平天国所谓的“平等”的本质,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四、天国的悲歌,平等的最后挣扎

《资政新篇》

天京变乱后,洪仁玕主持朝政。洪仁玕游历过香港,对西方文明耳濡目染。为了振兴太平天国,他提出了一个新纲领——《资政新篇》。

内容:

主张效法西方,实行资本主义。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业,兴办邮政;鼓励民间开矿;主张设立银行,发行纸币;保护私有财产。

——摘自《资政新篇》

材料一 太平天国的人们对《资政新篇》中由“百万家财者”设立银行,“准富人请人雇工”等,不用说是极为刺眼的。

材料二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江浙尚未诞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依旧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教师:与《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资政新篇》的社会经济主张有什么显著的特点?

学生:发展资本主义。

教师:《资政新篇》中有许多发展工商业的内容。在政治方面,《资政新篇》主张统一政令、依法治国、选举官吏等内容。这些内容无疑具有时代进步意义。因此,教材上说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问:《资政新篇》发展经济的方式农民能接受吗?反映了农民阶级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了吗?没有,农民的要求是获得土地。

在加上处于战争时期,缺乏必要的条件,并没有真正的实行。

本来洪秀全是想通过这个文件巩固政权,但我们发现存在着缺陷,这也就注定这个政权不能长久。

设计意图:分析《资政新篇》,既要看到《资政新篇》的进步性,又要看到这一纲领的问题,培养学生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太平天国的失败。

五、太平天国的历史余响

教师:上面我们对洪秀全构筑太平之梦的过程进行了学习、探讨,我们一起来回顾太平天国运动的历程。

投影:

1851年金田起义,揭开了这场运动的序幕;

1953年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1853~1856年,北伐、东征、西征,达到全盛时期;

1856年,天京变乱,由盛而衰;

陈玉成、李秀成保卫天国的战斗;

1864年,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历时十四年,对清王朝的打击是沉重的。160年后,我们再来冷静思考这场运动,我们该怎样理性的评价这场运动呢?这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

教师: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有这样的声音:

学生:阅读。

教师: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意义?

学生: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削弱清王朝统治的基础。

教师:对。不可否认,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王朝,削弱清王朝统治的基础。还有,太平天国的革命精神,曾经鼓舞了近代中国革命志士,例如孙中山就曾经自己是“洪秀全第二”,蒋介石也曾经肯定过太平天国运动。毛泽东也充分肯定过这场“革命”。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二块浮雕反映的就是金田起义。从其革命精神和对清王朝的扫荡而言,这场运动简直是急风暴雨。

但也有这样的声音

冯友兰:“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是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但要学的是西方的宗教,是西方中世纪的神权政治,这与近代维新的总方向和中国近代史的主流背道而驰。”“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①“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付停滞与腐朽,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③“显然,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能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④“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 “大平天国一点进步意义也没有。”

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为什么马克思会在前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对同一运动作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呢?马克思前后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其只是传统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实现社会变革的任务。

《大国无兵》:1851年至1864年,中国人口锐减40%,绝对死亡人数一亿六千万。而太平天国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损失至少在一亿以上,直接造成的过量死亡人口达七千万以上。

太平天国以一种落后的东西去否定另一种落后的东西;靠农民起家,但又不能真正解决农民问题;从依靠农民到失去农民,最终自身也被农民抛弃。这就是太平天国的悲剧所在,也是所有农民政权的悲剧所在。

设计意图:如何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是本课教学的关键。通过引用正反两方面的材料,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问题,并培养学生历史学习方法。

本课小结

通过对太平天国从兴起、全盛、转衰、防御战到最终衰亡的历史,使我们认识到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必须由先进的阶级进行领导,先进的革命纲领进行指导,但在当时先进阶级还未形成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时,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阶级勇于承担反封的历史使命,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没有人民群众的创造,就不会有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有人说:读不懂中国农民,就读不懂中国。

设计意图:进一步拓展本课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农民在中国近代史中作用,使学生能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有更多元化的角度和观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这一内容的规定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突出这两个主要目标:一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和最终失败的过程;二是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就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

根据课程标准,我在讲授这一课的时候尝试从平等的角度来组织教学。

一、“太平天国的吸引力”为了平等而革命————讲述洪秀全多次应试而不中之后对朝廷的不满,组建拜上帝教对平等理想的追求。

二、建立地上的天国,落实平等的实践————《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四有两无”美好的社会,其实就是洪秀全等人对其理想的平等的实践。

三、违背初衷的革命————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已经渐渐忘记了当初他们为了什么而革命,相反,他们也加入了封建特权等级行列,开始了不平等,腐化堕落。

四、天国的悲歌,平等的最后挣扎————太平天国后期天国一直处于紧张的军事斗争中 ,很多设想都没有实施。为了拯救和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为平等目标的最后挣扎,可惜最后仍然没有改变灭亡的命运。

五、太平天国的历史余响

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和认识也处于不断发现、不断发展、不断变化中。但由于各种原因,教材只是从一个角度、一个侧面来解读和评析这场运动,不可能反映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教材的这种相对“滞后性”是造成学生对太平天国性质和历史地位争论比较大的原因之一,也是学生在学习中思想比较困惑的地方。因而要求教师在运用教材的同时,以尊重客观史实为前提,关注和合理运用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材料,更好、更全面的诠释历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教材观”。

根据这种情况,基于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教材上有的“史实”,可以组织学生学习;教材中没有的“史实”,则需要适当补充。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这一环节时,通过补充讲述洪秀全的个人经历,既能够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化,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关系,让干瘪的历史知识丰富起来,也为客观评价这场运动的性质和历史地位做了必要准备。

为进一步激活学生思维,课堂教学中我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一些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另类”观点,如关注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等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述,引导学生理解他们是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评述太平天国运动的;

1、洪秀全起自布衣,驱逐异族,虽及身而亡,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也,因深慕其为人。

—— 孙中山

2、太平天国之战争,为19世纪东方第一之大战;太平天国之历史,为19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 蒋介石

3、在分配土地问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落后的,倒退的。

—— 毛泽东

4、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

——孙中山

5、这次变革,必将给这个国家的文明带来极其重要的结果。如果我们欧洲的反动分子不久的将来逃奔亚洲,最后到达万里长城,到达(这个)最反动、最保守的堡垒的大门,那么他们说不定就会看见这样的字样:中华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

——马克思(1853年)

6、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恩格斯(1853年)

7、(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象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只有在中国才有这类魔鬼。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

——马克思(1862年)

希望通过新观点的介绍,使学生能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有更多元化的角度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