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科融合,提升思维品质。11月26日,由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西安市思维型教学研究中心、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承办的西安市思维型教学优质课展示活动(语文学科)在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举行。
本次活动特邀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特级教师贾玲,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李晔,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程雪慧,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改革发展研究部主任、语文学科教研员骆向晖,曲江一中教务处主任李慧,语文教研组组长陈思嘉,语文教研组副组长武媛莹现场评课。来自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海南省昌江中学、西安经开第一学校、西安市翱翔中学、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的8位教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思维型教学优质课。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西安市思维型教学实验学校及海南省昌江中学教师线上观摩。
《燕歌行并序》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教师袁子一借助两首耳熟能详的边塞诗歌,对比分析了其在情感基调上的异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袁老师通过“这是怎样的一番边塞景象?”的问题,引导学生跨越时空界限,以自然地理的广袤视角感受荒凉辽阔、萧条雄浑的塞外风光,帮助学生深入人文领域,丰富地理与历史知识,品味战争背后那份沉甸甸的悲壮与哀愁;同时,袁老师剖析了诗中复杂多维的人物情感与深邃主旨,以读促写,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带领学生领略了边塞诗“第一大篇”所展现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境界。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教师侯入楠与袁子一老师同课异构。侯老师以王昌龄的《出塞》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边塞诗中的“文学时空”这一新的角度解读诗歌。侯老师以时空为框架,以语言为载体,带领学生逐步深入作者复杂、深沉的慷慨与忧思。侯老师借助唐代地图,帮助学生搭建了解读文学作品的支架,从地理角度探讨盛唐边塞诗的文学空间;借助开元时期的历史和“以汉代唐”的表现手法,激发学生对大时代背景下的个体个性及其所体现的时代共性、时代精神产生共鸣。
《迷娘(之一) 歌德》
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吴雅莉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生动展现了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引导学生通过朗诵感受诗歌韵律,鼓励学生自主寻找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吴老师提出人称转换的思辨性问题,帮助学生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效果,体会迷娘的丰富情感和对美好世界的追求。此外,吴老师还启发学生融合西方文化、地域风俗等多学科领域知识,深入理解诗歌背景与深层主旨的意蕴,提升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拿来主义》
海南省昌江中学教师徐秀娣通过生活现象引入话题,巧妙设问,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掌握驳论文“先破后立,破立结合”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思考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徐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运用所学的论证手法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剖析“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拿来主义”三者之间的内涵及表现形式,探讨比喻论证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通过列举李子柒的视频创作等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分析“拿来主义”的现实价值,从而理解作者的深刻用意。
《三峡》
西安经开第一学校教师肖婷以向外国友人推荐长江三峡为核心任务,以学会写推荐词为素养目标进行课堂设计。在帮助学生回顾旧知的同时,肖老师巧妙利用学生已经具备的地理、历史学科知识,辅以长江探寻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多角度融合,分析比较,拓展视野。课堂内容从三峡的自然景观延伸至其丰富的人文和历史内涵,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增强了学生乐享山水美景、厚植爱国情怀的情绪价值。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教师刘苏雨与肖婷老师同课异构。刘老师以人名中的“水”字引入课堂,巧妙设计整个课程,通过水之态、水之序、水之妙、水之心四个环节,从字义、文理、写法、文心四个方面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程中融入了地图、诗歌、历史剧等地理、历史学科知识,引发学生对文本与事实、世俗与初心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依文借注进行深度思考和探究,体会经典《水经注》背后的人心与仁心,培养学生做人如水、心系民生的品质情怀。
《中国石拱桥》
西安市翱翔中学教师郭子铭以拍摄“中国石拱桥”微电影为情境任务,通过“介绍拍摄对象、明确拍摄思路”“梳理取景画面、选择拍摄重点”“精选电影台词、打磨语言文字”三个环节层层推进,深耕文本,不疾不徐,将通常被认为枯燥无味的说明文知识生动呈现。郭老师巧妙融合了建筑学、美术、数学等学科知识,通过“赏美图、绘桥图,比用语、比图文,选台词”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说明之精准、匠心之精纯。
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教师惠嘉舒与郭子铭老师同课异构。惠老师通过挑选、排列展板图片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创设“为桥梁博物馆重新布置‘中国石拱桥’展厅”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对比中明确桥梁特点及其说明顺序。惠老师借助数学学科中的多面视图绘制技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并改进、讲解文创产品,通过文图转换深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此外,惠老师还设计快问快答环节,帮助学生对比卢沟桥与十七孔桥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桥背后的文化内涵。
专家点评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省特级教师贾玲对老师们的思维型课堂给予肯定。她表示,老师们的课堂具有五个亮点:一是情境设计恰当,重难点突出,设计别具匠心;二是能够结合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体现出多学科融合的特点;三是文本解读有新意、有深度,能够将文本有效转化为阅读问题和课堂实践;四是注重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五是关注现实情境创设,启迪学生读写结合、运用迁移。贾老师建议老师们要增强课堂表现力,提升文本解读的专业功底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智慧;要注重教学设计的严谨性,精准解读课堂目标和文本延伸,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点评专家与部分教师合影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程雪慧对老师们的精彩展示给予肯定,并从 “见文、见人、见法”三个方面,分别对肖婷老师的“见景、见史、见方法”,刘苏雨老师的“见山、见水、见精神”,郭子铭老师的“见体、见微、见实效”,惠嘉舒老师的“见生、见活、见精妙”课堂给予肯定和评价。程老师建议老师们要关注文本的“音、字、词、句、篇”,以人的角度关注天地、众生和自己,关注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等方法,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深入细化课堂问题设置,推进思维型课堂的实施。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改革发展研究部主任、语文学科教研员骆向晖对老师们的思维型课堂给予肯定。骆老师认为,老师们的情境任务设计新颖有效,文本切入点精彩巧妙,对文本价值、课程育人价值、课后习题价值挖掘深刻,跨学科学习有效融合,思维能力培养循序渐进。老师们紧扣文本特点,开拓学生视野,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动手、表达等能力。骆老师建议教师应更多地借助教学支架,挖掘文本的人文、历史价值,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挖掘文本,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构建育人价值课堂。
点评专家与部分教师合影